首页 > 教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5篇正文

小学语文教案5篇

| 来源:网络整理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我国宇航员就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e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基本功训练:练习说“()极了;()来()去;立刻()等词组。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明白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不好的。

一情意目标:

接受和理解尊重他人的处世原则。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积累词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趣和道理。

三教学思路:本文是个有趣的小故事,通过故事是说明了一个道理:明白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不好的。我采取情境教学法,让孩子读故事,演故事,表演课本剧,感悟语言文字的方法来学习。

四课前准备:自制课件(电子卡片、练习);头饰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

星期三、星期四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完第一遍以后,能说出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什么事情,发生在哪里。(板书要求:谁?哪里?什么事?)借助拼音能读出生字。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弄清课文大意,培养抓主干的阅读能力。

1自读,巡回检查、指导。

2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读懂了什么。

3交流生字词语的认读,达到能在文中顺下来就行,不影响理解课文。把识字重点放在巩固阶段。

课件出示词语(读出这些词语,把小乌龟送回家): 轮流 到期 第三个 上任 习惯 方式 笑眯眯 郑重 森林之王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如:狮子为什么要让大家轮流当“森林之王”?猫头鹰和袋鼠为什么没当上森林之王?猴子说完话后,大家为什么欢呼起来?

2自读课文,解疑。读一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选代表说自己的观点,相机读课文,弄清楚三个问题的实质。

4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读出各种动物的语气。

指名读三种动物,老师读旁白。抓住重点词“神气极了、立刻”读出猫头鹰的心理。“动物们听了议论纷纷”,会议论些什么呢?假设你是一个?怎么议论?(指导学生拓展延伸,想象说话,明白为什么猫头鹰当不了“森林之王”)

接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袋鼠的荒唐。

师读“第三个星期,轮到小猴子当“万兽之王”了,这时―――――?刚才议论纷纷的小动物们,你们怎么想?

读最后一段,指导学生读好狮子“郑重宣布”的语气。

5请狮子大王说说为什么自己说了要让大家轮流当,现在又不轮了呢?不是自相矛盾吗?谁能帮狮子大王解释解释。

四总结提高。

1从猴子那里,你明白乐什么道理?

2把自己明白的道理总结出一句话,写下来。

五巩固词语,认读一遍。

六作业。

一星级:认读词语。

二星级(选作)找小伙伴,分角色演一演课文剧。

第二课时

一利用多媒体复习巩固。

1认读词语。

2辨析词语。

这些字都很容易混淆,比一比,组成词语。

之( ) 期( ) 第( ) 直( )

只( ) 其( ) 弟( ) 真( )

棋( )

二基本功训练。

读读写写。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喊起来

可怕极了 跑来跑去 立刻欢呼起来

极了 来 去 立刻

三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

重点指导“之、第”“直”里面是三横。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远大理想,并要为了实现理想而脚踏实地去实践,勇于探索,奋发进取。

2.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提出的问题,训练说话能力。

3.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合理的想象,发展想象能力。

4.读准本课的生字和多音字“累”的字音;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锣鼓喧天、披红挂绿、凄惨、盼望、留心、积累、天长日久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地理解“锣鼓喧天”等词语的意思,是教学重点之一,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时,重点理解茅以升是怎样立志造桥和实现造桥志向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学过一些记叙我国科学家事迹的课文,你们还记得有谁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科学家的事迹,请同学们打开书,谁来读一读第11课的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提示预习要求,指导学生预习。

1.知道茅以升是怎样成为一个桥梁的。

2.读课文,读准“秦淮河”“披红挂绿”“锣鼓喧天”“凄惨”“积累”的字音。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懂得词语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三点要求自己学习。(用10分至15分的`时间)

三、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朗读,先正音读通顺,再讲讲画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并要求学生说明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互相补充。着重理解下列词语: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很多,像山一样像海一样。在课文里是说,秦淮河两岸聚集了很多人来看龙船比赛。

披红挂绿:披挂上红红绿绿的彩绸。为什么事才这样做?喜庆事。把龙船上披红挂绿,说明人们把龙船比赛当做喜庆事一样看待。

锣鼓喧天:先讲清“喧”是声音大。什么声音?锣鼓声;大到什么程度?喧天,是说河两岸的上空,哪儿都是锣鼓声。人们这样做,说明什么?说明来比赛的人和来观看的人都很兴奋,情绪高涨。

盼望:实心实意地期望、等待。课文中是说谁盼望什么?茅以升跟所有的小伙伴儿一样,盼望端午节那天看龙船比赛。

不幸:不好的事,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事。课文里指什么事?指桥塌了,好多人掉进了河里。

凄惨:凄,形容悲伤难过;惨,悲惨。合起来是凄凉悲惨的意思。课文里是指什么事凄惨?桥塌人亡的事。

默默地:默,不出声。课文里是说茅以升看着断桥时不出声、有心事,也很难过。

结结实实:很结实,课文里指桥坚固,不会倒塌。

天长日久:时间长,日子久。

积累:一点一点地聚集。累,多的意思。

(以上词语的理解,都要让学生先讲意思,说明理解的方法;再放在课文里理解)

四、读全文,注意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茅以升怎样成为一个桥梁的。(第4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教师:这文章先讲茅以升小时候非常喜欢看龙船比赛,再讲有一年赛龙船桥塌了,茅以升立志学会造桥,最后讲他成为建造桥梁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读课文,回忆对第一个思考题的预习;没有预习的同学即时思考。

请几个同学讲讲自己对思考练习两个问题的回答。师生共议。

(一)第一个问题议论要点如下:

1.什么事?要讲清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联系1—3段,知道出事的原因是人多(人山人海),热闹(锣鼓喧天)。

3.茅以升听说出事后怎么样?理解“吃了一惊”“非常难过”“仿佛看见”反映了茅以升对这件事的关心。

4.行动上如何关心这件事?理解“发呆”,联系“默默地看着”想象:当时茅以升会想些什么?(立志造桥)

(二)第二个问题的议论要点如下:

1.第9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读一句说一句的意思。同时理解词语。

2.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从此以后:“此”指什么?“留心”是什么意思?“各式各样”用课文里的话讲。“打量”是观察、看的意思,上下打量是说观察的全面,“收集”是把分散的事物聚拢,凑在一起。细心收集是说把有关桥的资料不遗漏地收集在一起。

3.在逐句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这一段哪几句是写茅以升“特别留心”各式各样的桥?(2、3句)

(2)第4句和第2、3句是什么关系?()这一段前4句话以总——分——总的结构讲了茅以升“立志”以后,实实在在做了很大的努力。

(3)这一段的第5句是讲什么?茅以升在立志后是怎样努力的?“终于”说明他成为建造桥梁的理想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谁能讲讲是怎样具体做的?

二、整体认识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强化教育内容。

1.读全文,谁来归纳一下茅以升是怎样成为桥梁的?(从小有志气;立志后努力实干)读课文中一句话来回答。教师讲明,文章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2.既然第9自然段是主要内容,第1—8段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练习。

1.给第9自然段分层。讲讲每层的意思与关系。

2.词语填空。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1)商店里有()的商品。

(2)永红交电公司出售()的自行车。

打量观察

(1)今天,班主任带来一位新同学介绍给我们。我()了她一遍,觉得她很健康,像个运动员。

(2)()事物一定要有顺序,抓特点。

3.读一读,比一比,组成词语。

矛()分()旁()

茅()盼()傍()

坐()到()黑()

座()倒()默()

4.用词造句。

留心(什么意思?形容做什么?)

钻研(钻研是对学问、技术说的,要注意词语搭配正确)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情况。让学生代表汇报活动情况,引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二、阅读17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

三、按同学选择内容分为三个组找好位置,并确定好交流方法。

四、指导辩论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确定好辩论双方的角色,帮助明白各自的任务。

五、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要求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对辩论小组评选出最佳辩手和获胜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习作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范围。

三、带领学生再次重温学过的课文,体会故事怎样才能表达清楚,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强调真实,有重点,有条理,精彩的地方要善于描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采访笔记要注意格式,注意语言的真实,要写出自己的心得。记一次辩论,要写清楚辩论的经过,精彩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辩论双方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自己参加过的同学要写出自己在辩论时的表现,心理活动等。还应该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四、学生交流选材、写作内容等。

五、学生自己动笔形成初稿,教师随机指点,个别辅导。

六、学生交流阅读习作,相互提出鼓励、帮助和修改意见。

七、讲评范文。

八、学生再次修改,誊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时间简史》是许多孩子听说却不曾读过的书,霍金是孩子们听说却并不了解的人。那张“龇牙咧嘴”的照片是孩子们对于霍金的全部认识。《轮椅上的霍金》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本课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地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

品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大处说,有:命运残酷与生命顽强的对比;身体禁锢与思维飞翔的对比;命运无情与成就杰出的对比;生活不幸与乐观感恩的对比。从小处讲,有顶礼膜拜与静静思考的对比;成绩卓越与做人低调的对比;女记者的唐突尖锐与霍金的坦然、平静的对比等。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第8自然段展开教学。合作探究两个主要问题:1.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2.霍金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这一思考,打破了我原来的以“非凡”入手的教学思路。我觉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应是层层深入、心领神会、水到渠成的。所以,在课堂建构方面,我充分挖掘了第8自然段过渡段的独特作用展开教学,并及时的回扣这一自然段,不断升华对霍金精神与人格的感悟。

语文教学的写话训练,不能仅仅关注情意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本课的写话设计,我力求凸显言意互转,既能让学生从精神层面对霍金产生深深的景仰,更能从写作层面进行有效的写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