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音乐教案 > 小班音乐教案【实用十篇】正文

小班音乐教案【实用十篇】

| 来源:网络整理

关于小班音乐教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欣赏《洋娃娃的葬礼进行曲》体验感受伤心的音乐。(重点)

2、用动作、表情等来表达悲伤和快乐的心情。(难点)

3、在结伴舞蹈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准备:故事图片三幅;场景布置、公主和王子的角色;乐曲磁带和录音机。

过程:

一、引出欣赏内容,感受悲伤的乐曲性质。

1、安静倾听音乐,造成相应的氛围。

提问:听了曲子心情怎么样?

2、教师随着乐曲讲述事例。

提问:你想起了哪些伤心、难过的事啊?

二、配乐故事欣赏,进一步感受与表现音乐表达的情感。

1、这个曲子还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教师随乐讲述)

提问:小矮人们看到白雪公主死了都怎么样?你伤心的时候是什么表情?怎么哭的.?(我们来哭一哭)

2、这次我们看着美丽的图画来听音乐里的故事。

提问:白雪公主有没有醒啊?我们帮小矮人想想办法让她醒过来吧!

三、通过表演,尝试用动作、表情表现悲伤的情绪。

现在,我们就是小矮人。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直到王子救活公主。

四、即兴舞蹈,体验快乐情绪。

白雪公主醒过来了!!让我们快乐地跳舞吧!

五、延伸:一起为公主和王子举行婚礼。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水果歌》的愉快情绪。

2、欣赏歌曲《水果歌》,学习节奏型xx xx | x x |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不同的水果名称替换歌词。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熟悉《水果歌》的旋律

2、水果图谱、各种水果图片、苹果、香蕉、橘子实物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水果,谁来摸一摸,都有什么水果?”

二、学习节奏型xx xx | x x |

(一)教师范唱一遍歌曲

师: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水果歌》,这首歌里都唱了哪几种水果?

(二)学习歌词,掌握节奏型xx xx | x x |

1、歌里都唱了哪几种水果?(苹果)

2、我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用歌曲里的话回答)

3、教师出示图谱,并示范拍节奏。(小苹果拍手,大苹果拍腿。)

4、幼儿随教师练习拍节奏。(开始慢一点,逐渐加快)

5、教师边打节奏边说“我是 一个 | 苹果 | ,果果 果果 | 果 果 | ”

6、幼儿学习说歌词。(逐渐加快速度)

7、幼儿随着音乐边打节奏边唱“我是 一个 | 苹果|果果 果果 | 果 果 |”

8、还有那种水果?(香蕉)方法同上

三、学习衬词,并随音乐表演

(一)与幼儿一起讨论,用什么动作表演后半部分。

(二)完整的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四、结合生活经验,尝试用不同的水果名称替换歌词

(一)结合图谱,初步尝试仿编

师:“苹果和香蕉都唱完了,橘子可着急了,我们用刚才的方式来介绍一下橘子吧!谁来试一试?”

幼:我是 一个 |橘 子|橘橘 橘橘 |橘 橘|

师:谁再来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随音乐完整的唱一遍。

(二)游戏:找朋友

1、请幼儿找一位水果朋友。(要求幼儿要用歌曲的方式介绍这位朋友)

师:听了小朋友的歌声,又有许多水果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

幼:愿意。

师:水果们有个要求-你要为他编一首歌,它才能和你做朋友。

师:谁愿意来找一位好朋友?

师:我们用“果果 果果 |果 果|”来点水果,最后点到哪个水果,那个水果就是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来点。

师:你点到的是什么水果?

幼:(西瓜)

师:你想重复那个字呢?

幼:(西)

师:你能唱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我们一起随音乐唱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重复哪个字?

幼:(瓜)

师:大家一起唱一唱。

师:现在,每人可以选择一个水果,随着音乐编一编。

六、结束活动。

随着音乐把自己编的歌曲唱给身边的老师听。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听辨音的强弱、高低”是幼儿应具备的音乐能力之一。音乐游戏活动“豆豆找饼干”,用卡通形象“豆豆”贯穿整节活动,创设帮助豆豆找饼干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听、想、找、唱中感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变化,并根据距离的远近控制声音的强弱。

2.锻炼听觉能力和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对于远近的空间距离有初步的感知经验,初步学唱过《豆豆找饼干》歌曲(歌词附后);物质准备:卡通豆豆图片一张,卡通豆豆头饰一个,饼干10块,小鼓一个,饼干贴纸若干,布置森林场景。

活动过程

一、声势导入激趣

1.动动手。教师变化声音敲击小鼓,提问:刚才小鼓说话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从小声到大声)我们把膝盖变成小鼓,小手变成鼓槌,一起来学学小鼓的声音吧。

2.动动脚。教师交替变换鼓声大小(从大声到小声再到大声),提问:我们把地板变成小鼓,把小脚变成鼓槌,一起来学学小鼓说话吧。

二、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

1.复习《豆豆找饼干》歌曲。

出示饼干,师:这是谁的饼干?豆豆丢了饼干一定很着急,我们用歌声提醒他找饼干吧!

2.结合图片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师:豆豆在离饼干很远的地方,我们要怎么唱他才能听见呢?现在豆豆离饼干很近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唱?(2)演示图片,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师:可是豆豆没有发现饼干,他又到别的地方去找了。如果豆豆离饼干又远了,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豆豆又走近饼干.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现在我们一起看着豆豆来唱一唱。

三、趣味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师:我们也来玩“豆豆找饼干”游戏吧。豆豆的饼干会藏在一个小朋友的身上,小朋友要用歌声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如果豆豆离饼干远,我们唱得大声;如果豆豆离饼干近,我们就唱得小声。不能直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只能用歌声来提示。

2.分角色游戏。

(1)第一次游戏。师幼坐成大圆圈,请另一教师当豆豆,教师根据情况与幼儿一起唱,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找到后,请豆豆说说是怎么找到饼干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豆豆的,进一步明确游戏的玩法。(2)第二次游戏。请一名幼儿当豆豆,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3)第三次游戏。请豆豆在“森林”里找饼干,其他小朋友边唱歌边拍手,用声音和动作进一步表现强弱变化。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今天找到的饼干吧。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豆豆找饼干”音乐游戏,让幼儿获得听辨与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第一环节教师运用声势导入,交替变换鼓声大小,引导幼儿倾听后用拍手和跺脚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经验准备。

第二环节教师将难点前置。观察距离远近并用声音表现强弱变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敦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游戏情景,并采取直观的图片演示来进行声音的强弱练习,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趣味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敦师循序渐进地组织游戏。先是简练、清晰地讲解游戏玩法与规则,再让一位助教当豆豆示范游戏.然后请幼儿当豆豆玩游戏。同时,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到了支架作用,如在第一次游戏时辅助幼儿歌唱,第二次游戏时根据情况适当退出,第三次游戏时放手让幼儿来控制声音。

此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善于关注个别幼儿,如一个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几次错过位置找不到饼干时,教师循循善诱:“豆豆找不到饼干着急吗?想想你刚才走到哪里的时候小朋友的歌声变小了?”同时,教师能够随机把控游戏的难度,体现了教学的智慧。

附《豆豆找饼干》歌词(根据《两只老虎》曲调改编)

豆豆快来,豆豆快来,找饼干,找饼干,饼干在哪里?饼干在哪里?找一找,找一找。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按简单的规则快乐的游戏。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

一套钓鱼的玩具,海底鱼群图片一幅,呼啦圈,彩色的袜子,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钓鱼”

1.出示钓鱼杆: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老师玩钓鱼,幼儿说说钓了几条鱼?(一条鱼)小鱼长的怎样?

2.出示鱼群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多少鱼呢?(许多鱼)幼儿学说“许多”这个词 二、学唱歌曲

1.老师唱歌,幼儿自由做小鱼游的动作

2.安静的`坐在小椅上听老师范唱歌曲一遍

3.幼儿跟老师学唱歌曲两遍三:玩游戏1.在手上套上彩色的袜子学小鱼游师:小鱼是彩色的,想个什么办法使我们的小手也变成彩色的呢?

每位幼儿发一双袜子,自己动手套在小手上,听音乐边唱歌边学小鱼游2.套小鱼游戏师:在唱到最后一句“赶快抓住时“小朋友要坐到位子上去,没有回位的就要被老师的小圈套住。

游戏1~2次3.认水果图片游戏师:被老师套住的小朋友,要说出卡片上的水果是什么,就放他回到位子上去。

游戏1~2次三、边玩游戏边带幼儿到室外去玩,活动结束。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跳跳糖。

2.能创造性地表现出不同的跳姿。

3.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会跳舞的跳跳糖"的音乐。

2.拟人化的跳跳糖胸饰若干、实物跳跳糖若干。

3.日常生活中可提醒孩子品尝跳跳糖,说说吃跳跳糖的感觉。

活动过程:

(一)好吃的跳跳糖。

1.(出示跳跳糖让幼儿品尝)刚才小朋友吃了什么?

2.你吃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跳到嘴里甜又香)你觉得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样跳舞的?(提示幼儿可用身体动作表现)老师结合箭头练习,向前跳、向后跳、跳得高、跳得低、转个圆圈。(可以在幼儿的腿上进行练习)(配伴奏)

3.后来嘴巴里还有跳跳糖吗?没有了,对呀,不见了。

4.幼儿可跟着老师一起根据动作念歌词。

(二)学唱跳跳糖。

1.幼儿欣赏跳跳糖的歌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跳跳糖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样跳的?最后它变成了什么?(欣赏老师唱)(如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再次范唱)

2.幼儿学唱歌曲。

(1)歌曲里的.跳跳糖是怎么跳舞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把相应的图片放入图谱),一起来唱一唱。

(2)出示完整的谱子后,幼儿跟着谱子学唱。

(3)一次拿掉几张图谱,幼儿学唱。

3.幼儿一边唱一边在腿上练习跳跳糖,跳舞的动作。(配音乐)

4.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跳跳糖跳舞。

(三)有趣的跳跳糖游戏。

教师:(出示"巨人"的大嘴巴)"巨人"的嘴巴好大呀,今天"巨人"要邀请跳跳糖到它的大嘴巴里做游戏,一定很好玩。

1.教师带领幼儿在巨人的"大嘴巴"(事先已经画好一个圆圈)周围站好。跳跳糖先在什么地方跳舞?跳跳糖在唱到哪句的时候跳进大嘴巴呢?什么时候要跳出大嘴巴呢?那么跳跳糖什么时候跳进大嘴巴里?什么时候不见的呢?是在歌曲的前面还是后面呢?

2.跳跳糖跳进嘴巴时怎样用身动作表示呢?

3.跳跳糖跳出嘴巴不见时怎样用身动作表示呢?

4.教师和部分幼儿示范游戏的玩法。注意提醒幼儿要用自己创造的动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姿态。并要听清音乐中跳跳糖什么时候跳进或跳出大嘴巴?

5.幼儿游戏。一部分幼儿扮演跳跳糖,其余的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表示大嘴巴拍手唱歌,然后交换。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磁带和胸饰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自由表演。

2.日常活动: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会跳舞的跳跳糖。

活动评析:

整个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味觉通道和动作通道的参与模式让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幼儿尝尝跳跳糖,让幼儿感受跳跳糖在舌头上的感觉,再用动作来表示。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新受歌曲,这样孩子们就比较容易记住。为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我还特意设计了游戏这一环节,一方面是巩固新受的歌曲,另一方面让幼儿在好玩、有趣的音乐游戏中感受乐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因此,我觉得此活动在多种体验方式在开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音乐教案《我爱洗澡》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洗澡的方法,愿意经常洗澡,保持干净。

2.愿意跟随音乐律动,体验舞蹈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ppt、视频、沐浴露瓶,毛巾,沐浴球、布娃娃。

三、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师:咦,小朋友你们听听是谁在哭呀?(出示娃娃家的宝宝)师:哎呀!宝宝怎么哭了?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小宝宝,你为什么哭了?

生:小宝宝,你为什么哭了?

2.教师表演。师:(布娃娃伤心地说)"小朋友们每天都和我玩,把我弄得很脏。现在我是个脏娃娃了,没有人和我玩了!"

3.师:原来啊你娃娃脏了,所以啊它哭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它吗?请幼儿回答问题。

4.引出洗澡。

师:老师呀,也想到洗澡这个好办法。我今天大家带来了一些洗澡会用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依次出示物品

毛巾(解释:这是用来擦身体的),请小朋友上来展示毛巾怎么使用。

沐浴露(解释:让我们变的香喷喷的),给小朋友闻闻。

浴球(可以变出好多泡泡),提问:有谁用过它洗澡的?请你上来给我们看看浴球怎么洗身体。

(三)教师请幼儿创编动作,并引导幼儿美化动作。

1.师:既然大家都认识这样东西,你们在家一定也是爱洗澡的'好宝宝。

你们是怎么洗澡的,请朋友上来做一下洗澡的动作。

2.师:奥,他洗了肚子,我们一起站起来跟着学一学,洗一洗肚子。

(四)看视频一起律动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洗澡歌”(播放视频)

2.师“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跳,那今天我们就来跳这段舞蹈吧

3.教师喊节奏放慢速度教幼儿基本动作。

师:小朋友们大家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站好了,认真的和老师学动作,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

(五)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完整的做舞蹈动作。

在前奏部分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动作学会了,今天回家啊我们自己在洗澡的时候就去练习一下这些有趣的动作!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小海军》,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海军的英姿,体验学做小海军的快乐。

活动准备:

观看海军录像、PPT、音乐、歌曲伴奏、海军帽活动过程一、导入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像解放军叔叔一样,踏步走。

二、感受、理解歌曲1. 第一遍欣赏--感受歌曲旋律提问:看,谁来了?(播放图片)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海军》,我们来欣赏一下,一会儿告诉大家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歌曲的旋律很有力、很雄壮。

2. 第二遍欣赏--了解歌词师:我还带了些图片,让我们边看图片边欣赏。

提问:这遍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教师将幼儿说的唱出来。(我们听到歌曲里唱了"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不怕风、不怕浪,勇敢向前进"、……还听到了"打的他呀海底沉"。

师:听着这首歌曲,让我们觉得小海军是很勇敢坚强的。

二、表现海军的动作1. 第三遍欣赏--肢体动作(图片)(1)听歌曲,观看图片提问:你看到小海军做了哪些勇敢坚强的动作?

(2)教师舞蹈师:我把你们好看的`动作编成了舞蹈。

2. 个别幼儿表现提问:你还看到哪些动作让你觉得小海军很神气、很有力的?

师:原来小海军握着枪踏步让你感觉很神气;小海军开枪的动作让你觉得很勇敢;开炮的动作让你觉得小海军在打败敌人;小海军踏步的时候很精神、很有力的。

3. 集体幼儿表现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做了小海军神气、威武的动作,我这里还有我们小朋友自己动手做的海军帽,让我们带着帽子来学做小海军吧。

三、结束师:让我们把小海军坚强有力的动作带回教室让其他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小海军。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够看挂图唱歌曲《小乌龟》强调乐句进行的准确性。

2:利用肢体配合音乐,让幼儿学习听辩乐句。

3:幼儿学习配合儿歌二声部合奏。

活动准备:

图片 4张 小乌龟 鼓 铃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乌龟,导入活动。

教师:

1朋友,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朋友来,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小乌龟》 你们知道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吗?谁上来学学。

现在你们想不想一起学学小乌龟爬呢?你们学习小乌龟的时候,老师会敲鼓,听到鼓声你们就要停下来, 2师唱歌曲,幼儿在老师唱停的`地方拍一下手

二、歌曲小乌龟

1老师:小朋友,小乌龟来到了我们这里,它经过了4 个 地方,你们看看它经过了哪4个地方?

2 老师出示四张挂图: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小山坡〉这是什么地方?〈树林〉这一栋房子是什么地方?〈这是小商店〉 他们还经过了哪里?〈游乐场〉。他是一边走,一边唱着来的,你们听听小乌龟是怎么唱的》

3 老师拿着乌龟放在图上走,放音乐,让孩子欣赏音乐一遍。

4老师和孩子一起唱歌曲:小乌龟。

三、游戏

1游戏:小乌龟找圈

老师把小山坡 树林 小商店 游乐场放在地上,《用圈代替》幼儿走到音乐停的地方跳上去。

四、简单的二声部

1用大小声音来练习二声部:老师声音大 幼儿声音小,边拍手边念。

2 幼儿拍膝盖 嘴巴念:小乌 龟 教师唱小乌龟 进行二声部合奏。

将拍膝盖换成铃鼓,再二声部合奏练习。

五、结束活动:小乌龟今天跟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它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见。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够随乐合拍的进行韵律活动。

2、在捉迷藏游戏和语言的暗示下,熟悉并掌握韵律的基本动作。

3、感受音乐快乐愉悦的情绪,愿意与同伴结伴跳舞。

活动准备:*笑脸小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熟悉并练习韵律的基本动作。

(1)和小手玩躲猫猫的游戏,熟悉基本动作--小手伸出、收起、舞动。

T:(教师示范)我的小手很调皮哦!他可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了,你们看!

T:我的小手是什么时候出来的?什么时候藏起来的?

(2)重点练习小手伸出、收起的动作。

(3)听音乐合拍做动作。

2、创编小手舞动的`方位T:小手除了可以在身体前面跑来跑去,你们的小手还想去哪里跑来跑去呢?

*幼儿倾听音乐自由表现*反馈幼儿的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3、听音乐找空地方完整游戏

4、两两结伴游戏T:你会找谁小手一起游戏呢?

T:有小手找你的时候,你愿意和她一起游戏吗?

5、邀请客人老师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体验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随着音乐找到朋友。

3.学会自编动作和小朋友打招呼。

4.体会边走边唱边找朋友的`乐趣。

材料准备:

音乐、小红旗 、绿色、红色的丝带。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1.全 体幼儿围成圆形,教师提问;“小朋友在幼儿园有好朋友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来找一找好朋友。”

2.教师示范怎样找朋友,跟着音乐围着圆圈跳起来,找到一个小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互相交换位置。

3.请一个小朋友出来随着音乐游戏,自编动作找朋友。

二、增加游戏难度:

1.给一部分幼儿发小红旗,另外一部分幼儿发绿色的丝带和红色的丝带,请三名幼儿出来找朋友。

2.请拿小红旗的幼儿找到有红旗的小朋友做好朋友,拿红色丝带的找拿红色丝带的小朋友做好朋友,拿绿色丝带的小朋友找绿色丝带的做好朋友。

结束部分:

1.请找到好朋友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

2.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互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