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物理教案 > 光的实验教案【精选两篇】正文

光的实验教案【精选两篇】

| 来源:网络整理

光的实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光的实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光的实验教案1

教学目标:

弄清斯帕拉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并能复述;体会斯帕拉捷善于观察、不怕失败的品质;学习作者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是哪几段写的?(二至六)

二、学习第一段

1、如果文章就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写,第一段不要,你觉得如何?为什么?读一读第一段。(不行。这一段交代了实验的起因和目的。)实验的起因和目的是什么?

2、出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a这两句话中哪些词引起了你这个读者的注意?(通过对“常常”、“从”等词的讨论体会斯帕拉捷留心观察事物,观察很细。)

b凭什么就是——(靠什么)

c读好这两句话。

三、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斯帕拉捷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他怎么研究,怎么做实验?默读二至六段,弄清楚:实验中哪些情况下蝙蝠仍能自由地飞翔,哪些情况下不能,得出什么结论,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出示: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a为什么惊叫?会叫什么?

b瞎子为什么加引号?

3、“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意料”和“事实”具体指什么?

4、斯帕拉捷先设想还是先做实验?按设想、实验、结果的顺序讲讲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实验。

可书上为什么倒过来先说实验后说他的'设想?哪一种更能吸引人?读二三自然段,比较一下。(文似看山不喜平)

照书上的顺序复述二三自然段。

5、不用眼睛看,也能自由飞翔,真神了。斯帕拉捷又有了新的问题——于是——结果——这次实验前,斯帕拉捷会怎样假设?

6、既不是眼睛,也不是鼻子,斯帕拉捷又提出新的猜想——洞察什么意思?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然而——

7、在蒙眼、堵鼻、涂身的情况下蝙蝠都能自由飞行,几次失败啦?斯帕拉捷打退堂鼓了吗?他又提出一个猜想,书上也省略了,谁知道?

出示: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先前的神气”具体什么样儿?现在怎样?

“堵住蝙蝠的耳朵”,要是你写,还会用“堵”这个词吗?为什么?(可以换成“塞”,因为前面已写过“把蝙蝠的鼻子堵住”。)

9、实验结论出来了,出示: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齐读。

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怎么读好这两句话?

10、复述后三次实验及结论。

四、本课小结。

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斯帕拉捷这个人怎么样?(要结合课文内容讲)

(他善于观察、肯动脑有好奇心、不怕失败……)

结束语:斯帕拉捷的实验仅仅初步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靠听觉,那么它究竟怎么“听”到物体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有关内容。

板书:

看到——好奇——夜晚的实验

凭什么 蒙眼

堵鼻 听觉

涂身

堵耳

光的实验教案2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论:Δ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 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 m/s=15 m/s

h= gt2= ×10×2 m= m.

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 s的位移为25 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

绿色通道:把物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

自主广场

●基础达标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

答案:acd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1 ∶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

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

答案:35 m

●综合发展

7.两个物体用长l=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 s内通过高度为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 m

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

(g取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