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汇编7篇正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汇编7篇

| 来源:网络整理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及整体"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2.能正确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有了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重点难点

重点: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方法、整体"1"的认识。

2.能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方法、整体"1"的认识。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蓝色部分(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2【讲授】新授

例1.(课件展示)

启发学生说说哥哥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妹妹吃了几分之几。

重点强调: 2/8就是2个1/8,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总结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练习:(课件展示),先让学生看图形直观认识做题,再运用法则做题。

例2.(课件展示)

先启发学生观察图形明白算理,进行计算;再总结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练习:(课件展示)3/6-1/6= 4/6-3/6=

5/9-3/9= 6/7-3/7=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进行计算,再让学生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例3.(课件展示)

启发学生理解:1可以看做4个1/4,就是4/4,从4/4里去掉一个1/4就是3/4.

总结:1可以看做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练习:(课件展示)

1/4+3/4= 1-2/5= 1-5/8=

2/7+5/7= 1/3+2/3=

活动3【练习】运用

1.(课件展示)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运用分数加减法法则正确计算。

2.让学生动手折纸,画一画:设计一道同分母分数的计算题。(指名让学生展示并说一说)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整体"1"可以看作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简单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2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9-101页例1、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二十三的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为他们探究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奠定了基础。但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等于,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⑴、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扳书这些分数:)

⑵、根据板书,用“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知,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巧设情境,生成问题

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

⑴、小明今天过生日,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块,妈妈吃了2块。

⑵、(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小明吃了蛋糕的,妈妈吃了蛋糕的)

⑶、情景存疑:“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①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2、通过交流,总结,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

3、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4、使学生能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在分数加减法中,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加或相减;

2、在加法中,和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可以写成1;

3、在减法中当被减数为1时,可以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减。

学情分析

简单的分数计算,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要让每位学生都明白其中的算理,那就是真的不简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打开PTT,让同学们回答屏幕上的问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1)4/9里面有()个1/9,5/6里面有()个1/6。

(2)3个()是3/7,5个()是5/9。

(3)()个1/3是2/3,()个1/7是3/7。

(4)5/8里有()个(),4个1/4是()。

(5)1=4/4=()/8=3/()=6/()=()/5。

(二)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好,老师买了个大西瓜,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那么每份是这西瓜的多少了?

学:八分之一。

师:真不错,哥哥吃了这西瓜的八分之二,弟弟吃了这西瓜的`八分之一,问:他们一共吃了这西瓜的几分之几了?你能否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大家试着写一写、做一做。

师:先提问一些学生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2/8+1/8=3/8"可分解成2个1/8加上1个1/8等于3个1/8。然后板书,让同学们齐读。

师:屏幕展示:长方形的六分之一与长方形的六分之五刚好凑成这个长方形。问:谁能用数学算式表式出来?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出来。然后,老师板书"1/6+5/6=6/6=1"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两个式子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下。

学生:分母相同,只要把分子相加,和的分子分母相同时可看做是一。(引导学生得出概念)

师:让学生齐读并抄写在课本例题1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做练习,巩固知识,讲评。

师:刚才我们学了分数的加法,现在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减法。屏幕展示:解释长方形的六分之五去掉六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老师板书"5/6-2/6=3/6"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式子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下。

学:分母相同,可以把分子相减。(引导学生得出概念)

师:让同学们齐读,并抄写在课本例题2,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做练习,巩固知识,讲评。(练习最后一题是1-1/4=?这道题可能同学们都不太懂得,那么现在老师来帮大家解决好吗?)

师:屏幕展示:解释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分每一分视这个圆的4/1,拿走一份剩下3/4。板书:"1-1/4=4/4-1/4=3/4"问1还可以看做几分之几呢?

学:积极回答。

师:同学们学得好快呀,你们真聪明,在减法中当被减数为1时,可以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减。要求同学们抄写在例题3上。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同学们做练习,反馈。

师: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参与了许多活动,重点学的是什么内容?计算分数加法要注意什么?减法呢?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4

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 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4/9里面有( )个1/9 。

2. 5/9是5个( )。

3. 7/8里面有( )个1/8;3个1/5是()。

4.1里面有( )个1/3或( )个1/8或( )个1/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图。

(2)教师: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3)教师:哥哥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板书:2/8)

教师:弟弟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

(板书:1/8)

(4)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5)哥哥吃了这个西瓜的2/8,弟弟吃了这个西瓜的1/8,如果要求“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们会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可以借助学具帮助理解。

(6)交流反馈。

教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弟弟吃掉1份,就是1/8,合起来是3份,所以是3/8。

②2块是2/8,1块是1/8,一共是3块,所以是2/8+1/8=3/8。

③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

(7)老师总结算理,先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老师画图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完整。“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课件演示并板书:2/8+1/8=3/8)

(8)巩固。

3/5+1/5=2/9+3/9=2/7+4/7=

教师:观察分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教学例2。

(1)讨论5/6-2/6 的结果。

5个1/6减2个1/6是3个1/6,就是3/6 。(板书:3/6)

(2)巩固。

4/7-3/7 = 8/9 - 6/9 =

教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仿照加法说说同分母分数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引导归纳分数加减法特征。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自学例3。

讨论:(1)”1“为什么可以看作44?

(2)”1“还可以看作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几个。

三、巩固应用,发展能力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二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计算。订正时,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和计算过程。

3.练习二十一第2题。

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一第3~7题。

(1)尝试完成。

(2)说说列式的理由。

(3)说说计算的想法。

5.练习二十一第8*、9*题。

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仔细认真,注意检查。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5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6

课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

内容:

p99~100例1、2、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将“1”转化成几分之几进行灵活计算。

3、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

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的纸、长方形巧克力图片和实物。

过程:

一、复习:黄老师知道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5个是也是()

里面有()个,是。谁能跟他填得不一样?

二、教学例1:

1、为了鼓励大家,黄老师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巧克力)出示图片,问:我把巧克力平均分成了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给小明3小块,他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给小红2小块,她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他俩一共分到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用什么方法算?(加法)

2、板书:+,(边说边写:用小明分得的加上小红分得的,就得到他两一共分得了几分之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一起读——

3、那分数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请你看图回答我的问题:里面有几个?(板书3个);里面有几个?(板书2个);那3个和2个合起来就是几个?(板书5个);5个就是几?()所以+=(板书=,简单地教书写:小朋友注意看我们在写分数加法算式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分数线和符号都写在一条直线上)。好了,谁能说一说+是怎么得到的?

引导生说:3个加2个就是5个,5个就是。(如果说得好就不再请第二个学生说了)

师:对!说的好!

4、真能干!

练习1:翻开书101页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出示p101页第一大题第2小题图和算式),+你是怎么想的?(说得真好!表扬他!)请大家把答案填在书上。

出示练习2:+=(+等于多少?你怎么想?跟同桌说一说。请一生说)

出示练习3:+=+=(这两道题写作业本上)(请生说,用分数单位说)

5、小结:观察第一道算式:我们发现这两个加数它们的分母是——相同的,再看其它的算式,两个加数的分母也——相同,我们就说这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课件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师:再看第一题:在计算的过程中什么数是不变的?(分母)(板书分母不变)哪个数在变呢?(分子)是怎样变的?(分子要相加)(板书分子相加)。比如说……

师:通过小朋友的积极思考,我们探索出了分母相同时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后就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来齐读一遍。

6、示意黑板:根据这个方法,这道题我们就可以直接用3+2=5,分母不变照写,等于。快不快呀?

7、巩固练习:接下来我们看谁会用这个方法很快地算出结果,来,开开小火车咱们比一比!

卡片出示:+=+=+=+=

+=+=+=+=+=

(第一题+=算得这么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2=4,分母5不变,就是,那接下来的我们都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

三、教学减法:

1、刚才小朋友都能很快地算出得数,你们学得真棒!(给自己掌声!)那老师想问了,小明得巧克力的,小红得了巧克力的,谁得的多呀?(小明)那小明比小红多得几分之几呢?(板书:小明比小红多得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来算?(减法)几减几呢?

2、板书—=猜猜看它的结果是多少?你说……你说……都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2=1所以就等于。

师:还有谁跟他说的不一样的?(想想看,加法我们是怎样说的?)

生:就是3个,减就是减去2个,还剩下1个,1个就是,所以—=。

师:你真能干!还有谁想说?(再说一遍)

师:小朋友真能干(板书3个减2个就是),会用加法的思路来考虑减法,验证这个得数(板书得数),(前面那位小朋友的猜想也很大胆)要搞好学习就要像这样——善于思考、大胆尝试!能做到这些,以后的科学家就是你们了!那现在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加法的计算方法小结出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做到?

引导生说: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你真能干!板书算法,大家一起跟他读——)

3、练习1卡片出示:—=(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说算理的,再引导说算法:还可以怎么想?)

出示算式卡: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快,读得整齐。

练习2卡片出示:—=—=—=—=

(一组一题不要求说算理,读:—=。)

4、说到最后一题—=时,问还可以写成1,那我把这道题改成1—师:“1”是一个整体,瞧!我用这个圆表示它,要减去它的,首先要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出示平均分成4份的圆)就得到了4个,4个就是。(板书1可以看作4个,就是。读一遍)边说边写:在写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1写成再写减然后计算等于。指着算式讲:现在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把“1”看成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7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桔子、梨。试题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来一个吃水果比赛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谁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你的好朋友吃呢?(我愿意)

刘莉同学到讲桌前把自己带来的桔子分给他的两位好朋友吃。边分边说我的桔子有9瓣(10、11瓣),分给王惠2瓣,分给李丹阳3瓣,分完后,他的两位好朋友分别说出我吃了这个桔子的2/9,我吃了这个桔子的3/9。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刚才的分桔子、吃桔子活动。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组讨论(教师参加到小组活动中)

2、小组汇报。

(1)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了这样一些数学信息:王惠吃了一个桔子的2/9,李丹阳吃了一个桔子的3/9。

提出的数学问题:他俩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2)我们小组发现的数学信息和他们小组的发现的数学信息一样,但是问题不一样:

李丹阳比王惠多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刘莉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3、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

学生齐声回答:会!

学生1:2/9+3/9=5/9

学生2:1—5/9=4/9

学生3:3/9—2/9=1/9

学生4:1—(2/9+3/9)=4/9

4、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1:刚才我做2/9+3/9时是这样想的:2/9是2个1/9,3/9是3个1/9,2个1/9加3个1/9等于5/9。

学生2:我在算1—5/9时,看到还剩下4瓣桔子,就觉得等于4/9。

师:好!你是通过观察得出的结果。很好!

学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

师:说说吧!

学生:1是那个桔子,桔子有9瓣,所以1就是9/9,9个1/9减5个1/9=4/9。

师:你说的太棒了!

学生3:3个1/9减2个1/9等于1个1/9是1/9。

学生4:老师我算1—(2/9+3/9)=4/9时,先算2/9加3/9等于5/9,再算1减5/9就等于4/9了。

(二)以小组为单位分苹果、梨或桔子吃比赛。(把你小组在吃水果比赛中,发现的信息记录在本子上,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1、分水果吃活动。

2、交流汇报

组1:我们小组通过分梨吃活动,发现的数学信息是同学吃了梨的2/8,同学吃了梨的3/8,同学吃了梨的1/8。提出的问题有:

(1)他们三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并且是这样解决的:2/8+3/8+1/8=6/8

(2)还剩几分之几?1—6/8=2/8

生1:我认为第二个问题还可以这样解决:

1—2/8—3/8—1/8=2/8

生2:还可以这样解决:1—(2/8+3/8+1/8)=2/8

师:刚才你们交流的真实棒极了!

组2:我们小组分的是苹果吃。同学吃了苹果的1/6,同学吃了苹果的2/6,同学也吃了苹果的2/6,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吃?并且是这样解决的`:

1/6+2/6+2/6=5/6

1—5/6=1/6。

组3:我们小组还是分桔子吃。桔子有10瓣,每人分的这个桔子的2/10,我们5人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是这样解决的:2/10+2/10+2/10+2/10+2/10=1

生1:我认为还可以这样解决:2/10×5=1

师:太棒了!你还能用分数乘法来解决。分数乘法到五年级才学到。

组3:三个同学各吃了2/10,还剩几分之几?

是这样解决的:1—2/10—2/10—2/10=4/10

生2:1—(2/10+2/10+2/10)=4/10

生3:1—(2/10×3)=4/10

(三)小结:同学们在快乐分吃水果活动中,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的好棒呀!老师也特别的高兴!

三、拓展应用

1、出示口算卡:

2/4=1/4=2/7+5/7=4/8+1/8=1/3+2/3=

4/6—3/6=5/9—3/9=1—4/7=6/7—3/7=

2、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3、思考:

(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2.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齐读)。同学非常聪明,通过分、吃水果活动,你们自己探究出了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你们表现的太棒了!